谁能想到,2025年夏天,最让年轻人蠢蠢欲动的“高薪岗位”,竟然不是字节、阿里,而是当“野人”!
没错,神农架景区最近发布的一则“野人NPC”招聘启事,一夜之间点燃了整个互联网的“发疯文学”。
他们要招16个“野人”,工作时间是7月到8月,分段签约,地点在景区和原始森林之间切换。
工作内容包括:身穿野人服饰巡游景区,偶尔来段“抽象舞蹈”,禁止说话,只能用肢体和“呜呜呜”与游客互动,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接受游客的投喂”。
看到这里,内心早已蠢蠢欲动了。
01
果不其然,这份“沉默式表演岗”一发布,当晚就收到了2000多份报名,24小时不到,已经破4000,还有网友开玩笑说:
展开剩余85%“看到招聘信息的那一刻,我已经在打包麻绳和兽皮了。”
而招聘方神旅集团表示,报名的人形形色色,有高校实习生、有全职短视频人、有刚裸辞的白领,甚至有带着父母报名的亲子组团。
问题来了,当个“野人”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很简单,它满足了现代人对“逃离”的全部幻想:
不上班、不社交、不说话、不卷KPI,还能发疯、蹦野舞、靠“呜呜呜”维生。
更离谱的是,评论区已经变成了大型社交乐园:
“年薪百万别说演野人了,让我演国足我都行。”
“给我500块一天,我现在就能躺进树丛呜呜呜。”
“接受投喂?我怕万一真有野人混进来,拿我和香蕉做交换。”
“我要报内向型岗位,我蹲路边一整天不动也行。”
甚至还有人给神农架支招:“以后干脆再搞个‘野人养成营’,我们自己掏钱来体验都行。”
02
你说荒诞吗?当然。
可正是这种介于“现实与魔幻”之间的设定,狠狠击中了当代年轻人最核心的痛点:
太累了,太想摆烂了,太想安静地疯一下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国内第一次出现“野人招聘”了。
去年辽宁本溪关山湖景区就火了一把,开出月薪5000招聘“野人”,要求跟游客互动、每天演3到4场、周末还有夜场,照样吸引无数年轻人报名。
最戏剧性的是一对来自淄博的父子,专门去景区旅游,孩子非要爸爸体验“野人”,爸爸穿上兽皮就上场,一路扛到下班,笑翻全网。
不同的是,神农架这次玩得更彻底。
在我看来,他们不是做表演,是做沉浸。他们不需要你演出野人,而是让你成为野人。
在森林里、树丛间、溪水旁,游客投喂你香蕉、辣条、矿泉水,你挥舞手臂、发出“呜呜呜”,一切交流只靠本能和荒诞。
不是你在上班,而是你和这个世界,在重新对话。
而这一切,不只是“搞笑”那么简单,它背后,是一整代人的情绪共振。
03
我们这一代,太熟练于做“正常人”了。工作要有条理,社交要得体,说话要圆滑,表达要讲分寸。
可偏偏这一切,离我们的真实越来越远。
于是,有人选择去大理隐居,有人去泸沽湖发呆,有人干脆报名“野人NPC”,用“呜呜呜”替代所有废话。
试想一下,去了神农架景区当“野人”,表面上看你是景区的一块招牌,实际上你不需要努力成为谁,只需要安心做一个“不会说话”的你。
更妙的是,它似乎还满足了短视频时代的传播机制。
报名者可以拍vlog、拍变装、拍整活,“野人IP”瞬间出圈,景区流量猛涨,而参与者也获得了从“沉默者”到“表达者”的转变,好一个双赢。
其实,这种新型文旅岗位,已经不仅仅是工作,而是内容创作、情绪表达、身份游戏三合一。
但话说回来,当个疯癫“野人”真的能扛住吗?
别看表面“发疯”,实际上这个岗位可不轻松。
你要一整天穿着厚重的兽皮在30度以上的山林里巡游;
你不能说话,还要通过肢体逗游客开心;
你要接受调侃、被围观、甚至应对孩子的拉拽、游客的恶搞……
这可不是纯粹的“躺着挣钱”,而是一次不一样的极限体验,扛得住就出圈,扛不住就只能野一回了。
04
不过,对于不少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在这个讲究“体面”、“精英”、“上进”的社会里,能合法“呜呜呜”,就是一种胜利。
或许我们该感到欣慰,在快节奏、重压力的生活之外,还有神农架这样一片原始森林,悄悄为我们保留了一种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可能。
在这里,你不必争高低,也不必拼输出,只需用一声“呜呜呜”,就能重新与世界对话。
这份听起来有些“离谱”的野人工作,其实藏着无数年轻人对松弛感的渴望,对自我表达的寻找,对生活热情的另一种释放。
或许他们不是在逃避生活,而是在用一场“森林体验”,积蓄走下去的力量。
每一次换个视角看世界,都是一次新的成长。每一次允许自己“松一口气”,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出发。
所以啊,哪怕只是一个夏天的“呜呜呜”,也可能成为人生旅途中最温柔的一段停靠。
当你愿意暂时放下“应该如何”,选择“我想如何”,你就已经在走向更清醒、更坚定的生活。
愿我们都能在山林中找回松弛的自己,也能在人群中,坚定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发布于:北京市网上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