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军媒《印度防务》的最新消息,印度空军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结束前敲定一笔重大军购合同。 印度空军将追加采购97架“光辉”Mk1A轻型战斗机。 在印度严重缺乏现代化战斗机的情况下,这笔订单并不令人意外。 让笔者意外的是其惊人的价格:印度媒体披露,这笔订单金额将高达6.7万亿卢比,根据最新汇率,将近80亿美元。 史上最贵轻型战斗机——光辉MK1A 几乎相当于每架光辉MK1A战斗机的价格达到9000万美元——这已经和美国2024财年采购的F-35战斗机价格差不多。 而印度也将打破全球轻型战斗机价格之最 ——韩国KF-50轻型战斗机售价在6000万美元左右,中巴联合研发的最新型枭龙JF-17Block3预计价格在5000万到8000万美元。 其中巴基斯坦方面采购价格为5000万美元,对阿塞拜疆出口的价格约为7000多万美元。 一般来说,本国空军采购本国战机的价格都不会太贵。
例如此前印度以均价2.4亿美元采购的法国阵风战斗机,法国自用版本的均价为7000万美元(早期批次的F1型甚至不到5000万美元)。 内销和外售会出现如此大价格差异倒不是纯粹因为“黑心”。 而是除了裸机价格以外(有时裸机也会拆分为是否包括发动机的价格。例如美国自己采购F-35战斗机,有时就并不包括发动机),还要包括小到运费,大到配套武器,以及后勤维护、培训、升级包、适配的基建等各方面。 再比如,印度国内还在讨论该采购苏-57还是F-35。 如果采购苏-57,由于印度已经拥有完善的苏霍伊战机配套,因此苏-57E的均价可能仅有1.2-1.5亿美元左右。 而如果采购F-35——印度此前从未装备过美国战斗机——其各种成本加上去,实际均价可能会达到2.5亿美元以上,甚至更贵。
所以,一款轻型战斗机,印度是怎么愿意用8000万美元的价格采购的? 光辉战斗机值这个钱吗?对印度空军来说,还真值。 不是因为它的性能有多强,一款综合战斗力甚至不如枭龙JF-17Block2的过时战机,本就没什么性能可言。 可是印度空军缺飞机啊,短时间内又没办法把这个缺额补上去,别管它战斗力如何——至少比米格-21要强吧?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毕竟如今的全球战机市场,印度能买到的成熟机型没有一个便宜的—— 唯二的两个实惠选择,俄罗斯的米格-35印度瞧不上,我们的歼-10他也买不了。 除了买光辉,印度空军还能怎么办? 今年年初的时候, 印度空军负责人辛格元帅在印度航展上斥责印度斯坦航空,“你们不能(在光辉MK1的基础上)重新刷一下油漆就告诉我这是光辉MK1A”,对该型战机的不满溢于言表。
然而在莫迪政府的压力下,为了秉持“印度自力更生计划”,印度空军被迫在2021年采购了83架光辉MK1A后,这次再追加97架订单。 讽刺的是, 本来将在去年基本交付完毕的83架MK1A型,辛格元帅只看到了十几架仓促用MK1型小改的版本——并非印度斯坦航空为其描绘的版本。 这才有了前面辛格元帅的“刷油漆”言论。 而这次印度斯坦航空又声称,“ 已制定明确的生产与交付时间表,以满足印度空军的装备需求 ”——虽然第一批订单至今没有交付完毕。 按照其计划,第一批83架MK1A型会延迟到2028年交付完成;随后从2028年开始,第二批97架战机于2031年前完成。 第一批, “预计” 用7年交付完成,第二批 “预计” 3年交付完毕, 印度斯坦航空“画大饼”的能力还真是让人佩服。 为了让印度空军放心, 印度斯坦航空已经宣布正在扩大其位于班加罗尔和纳西克的生产基地,目标是将年产量提升至——24架。 那么这个光辉MK1A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光辉MK1A的战斗力 2022年5月20日,光辉MK1A首飞。这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发光辉战机,21世纪初实现光辉原型机首飞以来,对“光辉家族”最重要的日子。 因为在此之前所谓的光辉战斗机基本没有战斗能力。 印度空军捏着鼻子采购了40架光辉MK1后,只是将其作为教练机或轻型攻击机使用。
而理论上MK1A会是一架真正意义的战斗机——今年3月,这款战机首次进行了导弹试射,并成功命中目标。 在基础数据方面,MK1A属于典型的轻型多用途战机(制空能力孱弱),空重6.5吨,最大载荷5.3吨,拥有9个挂点(未来通过两个双架,挂点最多11个),最大速度1.8马赫,作战半径500公里(加油后预计700公里),最大升限1.5万米。 我们拿枭龙JF-17Block3来对比。 空重8吨,最大载荷5吨,拥有7个挂点(可扩展一个双架,挂点最多8个),最大速度1.8马赫,作战半径1200公里,最大升限1.8万米。 除了载荷方面,基本完全压制光辉MK1A。
光辉MK1A型号称在MK1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超过40项改进 ,但实际上与MK1型的变化并不大,仍是在其机身基础上的“修修补补”。 得益于更新型的美国通用动力发动机 (F-404-IN20型,最大推力84kN,不如枭龙Block3的RD93MA,其最高可达93kN),以及增加了机身复合材料使用比例, 因此在机动性上,MK1A确实有些提高,但不多,毕竟底子摆在那 。 其最大亮点是印度国产化比例得到了大幅提高。 在一些“非核心”的电子部件方面,例如雷达告警(原以色列埃尔伯塔)、空速计算设备(原意大利莱昂纳多)、HUD平显(原法国泰雷兹),以及吊舱、挂架等都换成了印度国产设备。 因此笔者严重怀疑未来在这些印度国产设备上会出现问题 ——毕竟光辉MK1服役后,只摔过一架,或许正是因为其部件基本来自国外有关(当然也和印度空军很少飞这款飞机有关)。
最核心的雷达部分,其换装为以色列的EL/M-2052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款雷达是西方中低端战机的入门款AESA。包括韩国的KF-50、“美洲虎”、出口版幻影-2000以及以色列空军自用的F-15都在使用它。 显然这种过时产品并不符合印度的期待。 印度斯坦航空计划在第二批(就是即将签约的这批)MK1A型上配备印度正在研发的“乌塔姆”(AESA)雷达。 这款“坤化镓”( 同时也在研发未来用于印度国产五代机AMCA的“氮化镓”版“乌塔姆”Mk-II雷达 )相控阵雷达在纸面数字上号称与EL/M-2052相当,T/R模块达到912个。 其能跟踪五十个目标,同时向四个目标发起进攻。最远探测距离尚不清楚,官方只给出了100公里+的数据,预计在150公里左右。 虽然并不比EL/M-2052先进,但它毕竟是印度国产, 负责研发、生产这款雷达的印度电子公司(BEL)强调,该雷达95%的部件是“印度制造”。
看起来,其雷达总体水平已经十分接近早期枭龙的KLJ7V2雷达,或者说不相上下(毕竟拥有更多T/R模块)。 不过,它仍处于研发之中。 而枭龙JF-17Block3采用的新型KLJ7A“氮化镓”相控阵雷达是个什么水平? 最大探测距离200公里,1000多个T/R模块,更高的SAR地图分辨率、更强的ECCM抗干扰能力。 因此,在我看来,光辉MK1A充其量勉强达到Block1枭龙的水平。 然后再想到它一架相当于两架枭龙的价格,只能无奈耸耸肩。
网上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